制定《“黨建+”服務桑農制度》,老、中、青三代蠶桑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服務蠶農,積極引領創新人才培養與服務蠶桑產業發展……這是江蘇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學院、蠶業研究所春蠶服務社黨支部(教工第二黨支部)的亮眼名片。2022年4月,春蠶服務社黨支部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兩年來,黨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主動響應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圍繞“七個有力”總要求,以勤奮、敬業、創新、奉獻的“春蠶精神”為引領,著力打造“春蠶服務社”品牌,將支部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服務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使支部成為院所和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在國家蠶桑產業科技創新、為廣大蠶農提供蠶桑技術指導、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蠶桑技術支持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創新“三會一課”,筑牢特色過硬戰斗堡壘
通過強有力的制度建設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制定出臺相關執行辦法,創新“三會一課”形式,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模式,邀請知名黨建專家和兄弟支部前來交流,前往紅色教育基地上黨課,用特色化增強吸引力、用實效性體現先進性。制定《教工第二黨支部(春蠶服務社黨支部)“黨建+”服務蠶農制度》,推進蠶桑服務主題的規范化、長效化和品牌化,打造支部黨建陣地,提升支部黨員的行業服務能力。
近年來,黨支部先后被授予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江蘇省高校特色黨支部、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日活動一等獎。
二、積極創先爭優,選樹“春蠶精神”黨員標兵
通過樹立學習標兵、教學標兵、科研標兵和服務標兵,激發全體黨員學習熱情和科研動力,攻克蠶桑基礎研究的重大難點問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培養符合“新農科”要求的新型蠶桑人才。對接產業卡脖子難題,在桑樹新品種選育、家蠶病原微生物致病機理、蠶桑資源高效利用及新型蠶藥開發等方面成果顯著,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蠶桑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服務蠶農的生動局面,充分彰顯了我校蠶桑特色,鞏固和提升了研究所在蠶桑學科中的國家隊地位,受到行業和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支部黨員在學科建設上碩果累累,畜牧學博士后流動站順利獲批,先后獲得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農業農村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推廣成果獎、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等代表性成果。涌現出江蘇省脫貧攻堅暨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先進個人、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提名獎、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鎮江市五一勞動獎章、鎮江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鎮江市“出彩教育人”、校優秀共產黨員等先進代表人物。
三、服務國家戰略,打造“春蠶服務”閃亮品牌
探索“一體兩翼三強化”模式,打造服務型支部樣板,彰顯科研特色。堅持科研反哺教學,科研助力服務生產,使科學研究向人才培養和生產一線的兩翼延伸,實現了蠶桑基礎研究實力的強化、人才培養質量的強化和服務蠶桑產業水平的強化,“春蠶服務社”的品牌效應日益彰顯。通過開展“國家桑樹資源圃開放日”“蠶桑科技下鄉”等多樣化黨日活動,不斷彰顯蠶桑特色和文化。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提升服務蠶桑產業水平。支部黨員共參與科技培訓及科技下鄉20余次,培訓蠶農及基層科技人員3000多人次,提供應急性服務40余次,舉辦各類蠶桑科普活動10余次。開展支部黨員與學生結對工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深度推進國際合作,參與舉辦多場國際蠶桑學術會議,承擔來華蠶桑科技人員培訓任務,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支部黨員參與起草的《加快發展桑蠶絲綢文化產業,深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等報告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記錄支援服務廣西蠶農、助力脫貧致富的事跡的《小蠶種大事業》專題片,在CCTV-10《創新進行時》欄目播出。指導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20余項獎勵,獲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一等獎4篇。
立足新時代,春蠶服務社黨支部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質量提升為動力,以弘揚“春蠶精神”為價值追求,為蠶桑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不斷貢獻力量。
(撰稿:盛晟 初審:程鵬 二審:程珉 終審:周春燕 編輯: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