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嚴忠勝,我校1998屆校友,711所研究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中國船舶集團高級專家(學科帶頭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首席專家。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高級專家、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首席專家嚴忠勝研究員來校指導并受聘為兼職教授。嚴忠勝是我校1998屆校友,我國艦船傳動領域技術專家、疏浚船舶傳動系統領軍人,長期從事疏浚船舶傳動系統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工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國際發明金獎1項,全國發明金獎1項,編制國家標準3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2項。
不負青春,逐夢前行
1991年9月,嚴忠勝考入鎮江船舶學院,在這個師資力量強勁、學習氛圍濃厚、孕育高素質人才的“ 搖籃地”度過了近七年的青蔥歲月。他深情地說:“至今,我仍舊能清楚記得當年校園的格局布置,記得我敬愛的老師和可愛的同學,記得我在這里學習奮斗的時光。”
嚴忠勝就讀的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之一,該專業于1978年首屆招生。上世紀90年代初,學校本科教育蓬勃發展,積極引進人才,任課教師不乏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行業領軍者、參與首批核潛艇核控系統研制的專家、公派留學歸國的學者和名校畢業的青年人才。
嚴忠勝用“嚴格、嚴肅、寬容”來形容曾經的老師們。據他回憶,機械系91841/2班先后分別由王波、岳木令等擔任班主任,授課教師有趙良才、曾文火、蘇寶生、景旭文、盧道華、佘建國、景榮春、凌國平等。他說:“老師們在黑板上的板書絕對一流!他們總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給學生講課,把復雜的知識點分解細化。”除了建強教師隊伍,學校還通過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極力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基礎課夯實理論知識,專業課聚焦學術前沿動態,二者相輔相成,助力學生成為學有專精、視野廣闊的高層次人才。
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機械制造專業是當時獲準建立的4個碩士點之一。經過兩年的建設,機械制造專業于1995年開始自主招生。同年,嚴忠勝本科畢業,被推薦保送留校讀研,成為機械制造專業首批自主培養的研究生。嚴忠勝的導師是趙良才教授。趙教授擅于啟發式教育,秉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開展研究生教育教學。在他的幫助下,嚴忠勝參與了系部承擔預研項目中的部分課題,鍛煉出獨立開展科研的能力。
“能遇見這些老師,我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嚴忠勝說:“是他們領我入門,授業解惑,為我后來從事研究疏浚船舶傳動系統研發和推廣應用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腳踏實地,奮力拼搏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至今仍時刻告訴自己要‘把當前的事做好’。”嚴忠勝說:“對于學生時期的我來說,‘當前的事’就是好好學習。”校園里良好的學風、濃厚的學習氛圍、志同道合的伙伴讓嚴忠勝的求學之路充滿了靚麗風景。
嚴忠勝常在課后找空教室自習,晚上則去圖書館“占位子”,圖書館閉館后就回宿舍繼續學。他的舍友有柯文、朱春明、席會領、李戈和陳鈞勇等人,大家平時互相補習、講題,宿舍學習氛圍很好。在校期間,嚴忠勝曾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金、特等獎學金,獲“船舶英才獎”,江蘇省大學生物理競賽二等獎等獎項。
嚴忠勝與舍友們最開心的時光就是拿到獎學金后,獲獎同學請大家吃“鎮江名菜”三黃雞。他笑說:“這道菜對當時的學生來說可是欲罷不能的美食,再配上花生米、啤酒及其它涼菜,就是非常豐盛的一餐了。”他們寢室拿獎學金的同學多、獎學金檔次高,佳肴的香氣和歡樂的氛圍會吸引左鄰右舍一起加入。嚴忠勝說:“其他宿舍同學會羨慕我們,憋著勁比學趕超,想要下次也拿獎學金。”
學習之余,學校還開展了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嚴忠勝在校園里學會了滑旱冰、踢足球、打籃球和跳交誼舞。暑假期間,學生會組織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參與招生,借用學校教室給考生集中補課。嚴忠勝白天給孩子們上英語和數學課,傍晚下課后再匆匆趕往食品廠兼職。他說:“這些活動幫助我鍛煉出了健康的體魄,健全了我的人格,塑造了我正確的三觀,讓我走上工作崗位后也受益匪淺。”
1998年3月,嚴忠勝研究生畢業,隨后參加工作。他將“把當前的事做好”的學習態度延續到了工作中,時刻警醒自己:“要腳踏實地,忌好高騖遠,扎實練好本領和基本功”。
為打破我國大型挖泥船疏浚傳動系統受到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的局面,嚴忠勝專一、執著地在領域內深耕。經過長期刻苦攻關,嚴忠勝作為項目負責人,攻克了大型挖泥船疏浚傳動系統一系列核心技術,創造性提出了不同架構技術方案,解決了傳動系統與動力源、工作機的性能匹配等難題,讓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可控,為我國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嚴忠勝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母校培養了我的學習能力,教會我腳踏實地,讓我走向工作崗位后一直受益。我讀書時保持的學習態度‘把當前的事做好’,永遠適用。”
嚴忠勝在學生時期見證了學校更名為“華東船舶工業學院”。畢業至今,他一直關注著母校的發展。嚴忠勝說:“2004年,聽聞母校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我非常欣喜。2024年,我重返母校,看到美麗的校園和朝氣蓬勃的學子,深刻體會到學校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邁進,我由衷為母校感到驕傲,祝江蘇科技大學越辦越好!”
(撰稿:文軒 初審:程鵬 二審:程珉 終審:周春燕 編輯:程鵬)